南宁镇村底蕴深厚 修志工作大有可为
- 来源 : 市方志办
- 作者 : 姚兰
- 浏览 : 0 人次
2024年10月9—23日,南宁市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黄汉锋,副主任、党组成员许杨群、覃庆梅分别带队到南宁市12个县(市、区)调研指导镇村志编修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的兴宁区围村村,人文气息浓郁的青秀区刘圩镇斑峰书院,以黄埔军校为蓝本建造的江南区慕村学堂,崇文重教的石鉴故里——西乡塘区大小石村,精雕细琢的邕宁区那良村雷婆岭摩崖石刻,大明山下曾经商贾云集的武鸣区陆斡旧圩,传承平陆运河文化的前沿地带——横州市平塘村、新福社区,连年举办抗日“胜利节”的宾阳县滕村,古色古香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林县高磨庄,见证了先辈革命斗争光辉历史的良庆区新丁抗日英雄纪念碑、上林县石门会师遗址,山清水秀、游人如织的马山县古零镇,现代与古典交相辉映的隆安县雁江古镇骑楼建筑群......市方志办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镇村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镇村干部、乡贤村老热心记录村史民情,积极与调研组交谈并分享已编排形成的村志村史稿件或村情图书,如《小石村志》初稿成型,《宁寿村史》《马山风物大观》书稿完成,《石门村村史》内部出版,《风物古零》《今古白山》已公开出版;有的镇村还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推进修志工作奠定有利基础。
在调研指导过程中,调研组详细介绍镇村志编修的意义和作用、镇村志编写涉及的内容,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锚定镇村志编修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期完成编修任务;二是强化工作措施,成立编纂委员会、编辑部,明确任务分工、工作时限,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保障到位;三是广泛收集资料,要充分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通过开展文献、口述、实物等资料的搜集整理,进一步丰富志书内容,打造文化标识;四是加大宣传动员,营造形成村民修村志的氛围,鼓励更多熟悉当地情况、对村落有感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以及知情人士、大学生等汇聚形成修志力量;五是积极筹集经费,可采取村民集资、企业家捐赠、社会力量帮扶等方式,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努力编修出一批精品志书。
下一步,市方志办将根据实地调研成果,联合各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从组建队伍、筹集资金、搭建篇目、资料收集、体例规范、印制出版等环节,重点对正在修志、计划修志的镇村开展全流程、全方位指导;对编纂过程中遇到的人、财、物等具体问题加强分析研判,给予针对性指导,助力镇村志编修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开展,同时支持镇村志出版后的宣传推广与成果运用工作。在培育一批镇村志的基础上,以点促面,继续挖掘深藏在街道社区、乡村田野里的文化根脉,带动市域范围内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修形成热潮,为南宁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
2024年10月22日,南宁市方志办调研组实地调研隆安县雁江古镇仁慈街骑楼建筑群 (卢景林 摄)
2024年10月10日,南宁市方志办调研组实地调研青秀区刘圩镇刘圩村并座谈 (姚兰 摄)
2024年10月16日,南宁市方志办调研组在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开展镇村志调研指导 (黄祥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