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槌擂响撼八方 马山会鼓情飞扬
- 来源 : 南宁日报
- 作者 : 莫岚远 李海瑛/文 马山县文化馆/图
- 浏览 : 33 人次
马山壮族会鼓是壮族人民在稻作文化中形成的,以敲击会鼓营造热闹气氛,达到驱邪纳吉、竞赛壮威目的的民间娱乐活动。其声势浩大,民众参与性强,适合在各种喜庆场所进行表演,深受人们的喜爱。壮族会鼓形制巨大,每支鼓队少则拥有5面会鼓,多则20多面会鼓,表演时按各村屯独有的鼓谱敲击,气势磅礴,恢宏雄壮,有“南方威风锣鼓”之美誉,是马山县标志性的优秀民族特色文化代表。
马山壮族会鼓于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 年 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后,命名马山县为“中国会鼓之乡”;2021年5月,马山壮族会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山县因拥有包括壮族会鼓在内的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2008至2021年(每3年重评审一次)连续5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2021年4月12日,马山县举行2021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族体育炫”壮族会鼓斗鼓比赛
壮族会鼓比赛:
激昂鼓声经久不衰
壮族会鼓习俗起源于宋代,历经元代、明代,盛行于清代,流行于民国,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邪镇妖、警报外袭、祈求吉祥。当时马山壮族地区每个自然村屯都有一面至两面鼓,大的村屯有两三面不等。为驱邪祈福,每逢新年,各村屯都要擂“守月鼓”,即从正月初一一直擂到正月底?!笆卦鹿摹庇纱遄宄でM?,在本村宗祠堂前搭个台,每家每户派出若干男丁,一户负责擂一个昼夜,鼓声不间断、连绵不息,没有男丁的户,可以兄弟或亲戚顶替。
擂“守月鼓”的目的有三:一是借鼓声壮村威,哪村的鼓声洪亮有力而不间断,说明这个村人丁健康威武,别村人不敢轻视欺负;二是驱邪镇妖,鼓声可消阴气,扫除病灾,保佑平安;三是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除“守月鼓”外,平时红白事、添丁、盖房等,均会擂鼓以示庆贺。
到了清代,壮族会鼓达到了鼎盛时期。据《隆山县志》所载:“击鼓之习,相传已久,今犹未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为自由娱乐期,每村每屯,男丁三五成群,作赛鼓之乐?!惫首匙寤峁囊渤啤叭摹?。
赛鼓一般为两村屯之间比赛。比赛由族长领头,选村中强壮男丁作为鼓手参赛,谁的阵容威武、鼓声铿锵有力、节奏变化丰富、擂鼓时间长,谁便是赢方?;峁谋热某〉匾话阍诖逋?、圩镇中心。这种寓赛于乐的形式,深受百姓喜爱,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后,马山县文化部门有意识地对壮族会鼓活动进行鼓励发展,1987年重新举行了马山壮族会鼓比赛,并连续举办了34年,参加比赛的鼓队从最初的6至8支发展到21支。近年,会鼓比赛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在马山县人民广场或马山县体育馆广场举行,每届活动有100至200面大鼓参加,参加比赛人数达1000多人,观众达数万人次。
无人不知鼓,无庆不敲鼓。现在,马山壮族会鼓从过去的30多面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面,遍及全县11个乡镇、327个行政村,每逢新年或重大节日,赛鼓是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
2007年举行的“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上进行的千人会鼓展演活动
马山壮族会鼓传承人梁耀京(右)到马山县金伦中学指导同学们学习壮族会鼓
壮族会鼓表演:
文旅融合展现马山新风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山壮族会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嫁娶、祭祀、迎宾等场合外,还在节日庆典、群众性大型文体活动上大放异彩。
每到重大庆典活动或者庆祝丰收、村寨喜事,人们都会抬出会鼓,用鼓声尽情表达喜悦心情,整个壮乡村寨变成了一片欢腾热烈的海洋,一浪高过一浪。
壮族会鼓表演场面极为壮观,曾出现千人擂鼓的震撼场面,鼓声雷动、震耳欲聋、振奋人心,令人百听百看而不厌。特别是“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千人会鼓展演活动,已成为马山县诸多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大型品牌项目,2007至2020年,连续成功举办了14届。
每届“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活动都以“体验民族文化,游览奇山秀水,品尝生态美食,感受魅力马山”为主题,以展示马山“文化三宝——壮族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打扁?!蔽饕谌?,以大规模、大阵容展示马山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千人会鼓、千人唱三声部民歌、千人打扁担令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
另一个融入马山壮族会鼓的活动是“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月月生态体育旅游节”壮族会鼓展演活动。为充分开发和利用马山各乡镇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等旅游资源,从2016年开始,马山县推出了以文化古韵体验、休闲农趣玩味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宣传推介每一个乡镇,推动农业产业和旅游的融合。2016至2020年,“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月月生态体育旅游节”成功举办了5届,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体、旅游、经贸活动,展示了马山县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美丽乡村新形象。
近年来,马山壮族会鼓还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表演。2008年,马山壮族会鼓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南宁站表演节目;2009年6月,马山壮族会鼓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2010年8月,马山壮族会鼓亮相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2014年,马山壮族会鼓为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擂鼓开幕,以雄浑之音震撼了世界各国的观众。此外,马山壮族会鼓还参加了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题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表演等活动。
2016年以来,马山壮族会鼓队每年都赴台湾进行表演交流,年年都有新火花。在台湾花莲县参加丰年节等活动时,马山壮族会鼓的独特风采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喜爱和喝彩。
2020年12月12日,壮族会鼓参加在乐业县举行的传统民俗大展演活动
马山壮族会鼓传承人梁耀京(右二)到广西民族大学向大学生们传授会鼓知识和打法
壮族会鼓传承:
广泛传承和发展会鼓文化
马山壮族会鼓植根于民族民间文化土壤,千百年来活态传承从未间断。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传承进一步加强,队伍进一步壮大,据统计,现在活跃在马山县的壮族会鼓队达20多支。马山壮族会鼓的传承模式有进校园、进高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警营。
2007年,马山县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传承活动,选择基础较好、辐射性强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教授马山“文化三宝”优秀民族文化。2011至2017年,马山县明确了古寨初中、加方初中、城西小学、城南小学等21所学校为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试点学校。2012年3月,马山县组织专家编写了壮族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等教材,将马山“文化三宝”引入课堂,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愫,壮大民间艺术年轻受众群体,目前已培养2000多名中小学生鼓手。
2017至2019年,马山壮族会鼓传承人梁耀京先后受邀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传教壮族会鼓知识和打法。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中国奥尔夫教育研究所还聘任梁耀京为“非遗课堂”校外兼职教师和民族艺术研究专家,培养了300多名大学生鼓手。
多年来,马山县文化部门辅导老师每年到各乡村、社区进行壮族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打扁担培训辅导不少于60次,同时集中各乡镇业余文艺团队分期分批到县文化馆进行马山“文化三宝”培训,每期参训人数都达200人次以上。
马山壮族会鼓还走进了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马山县公安消防大队、马山县公安局等。
2011年12月,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官兵应邀欣赏马山壮族会鼓大展演,壮族会鼓厚重的历史底蕴、激昂的演出效果深深震撼了部队官兵?!暗笔?,不少官兵们提出要学马山壮族会鼓,于是我们联系梁耀京进军营指导。”该中队资深鼓手陈渠对会鼓队组建之初的点滴记忆犹新。军营作舞台,会鼓壮兵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壮族会鼓队成立的第三年,官兵们练出了一流的打法和表演水平,并多次参加重要活动汇演。
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壮族会鼓队参加在马山县白山镇举行的月月生态体育旅游节会鼓比赛
2017年,马山县公安局和马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开始组建壮族会鼓队,每年邀请梁耀京到单位指导培训3至4次。2019年1月,马山县公安局壮族会鼓队排练的《壮鼓会鼓》节目参加了“荣耀警徽”南宁市公安系统第五届文艺节目汇报演出,并荣获一等奖。2021年4月,马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壮族会鼓队参加马山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族体育炫”壮族会鼓斗鼓比赛获得优秀奖。
历经千年传承与沿袭的马山壮族会鼓,处处绚丽绽放,不仅在马山这片热土上擂出了自己的节奏,还走出全国、走向世界,敲响了属于自己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