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免费全国空降app下载,600快餐2个小时qq,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
走进邕城,
为您展开山清水秀的城市画卷

十天内自动登录

X

请输入用户名

6-16位字符,可包含数字、字母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已阅读 《南宁数字方志馆用户协议》

X
X

60s后重新发送

X

恭喜您,密码修改成功

请牢记您所设置的新密码,4s 秒后自动跳转到平台首页

X
?
首页 > 魅力南宁 > 忆在邕城 > 街巷故事 > 南宁市地名①考略
返回列表

南宁市地名①考略

南宁历史悠久,自古是中华民族活动区域。据明永乐六年(1408年)编修《永乐大典》摘录的明洪武十年(1378年)《南宁府志》记载:南宁“秦并南粤为桂林县(郡)地,汉元鼎六年,更为郁林郡领方县属焉,为都尉②治所,东汉因之?!庇捎诶繁淝?,南宁建制、名称亦数次变更,说法不一,非专业人士难以辨识。本文以南宁市建制沿革为基础,摘录典籍中与南宁市地名称谓、重大发展变化相关内容或主流观点,整理成南宁市地名考略,以飱参阅。

秦汉至隋,初设郡县

辖境秦属象郡和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析置领方、安广、增食3县,属郁林郡,辖域相当于今南宁市宾阳县、横州市、隆安县、南宁市区、马山县、崇左市扶绥县、防城港市上思县等地。其中,领方县治今宾阳县芦圩镇古城村;安广县治今横州市境西南与南宁市邕宁区毗邻交界一带;增食县治今隆安县东;部分市域属合浦郡之合浦等县地。西晋太康七年(286年),合浦郡北部置宁浦郡(有建安二十三年即218年设郡之说),辖吴安县、平山县、兴道县、宁浦县、润阳县。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析郁林、合浦等郡部分县地置晋兴郡及晋兴等县,郡治在今南宁境域,领晋兴、广郁、桂林、增翊、安广、晋城等县。此即业界普遍认为南宁市成为相当于二级建制之始,亦为南宁建城之始③。

东晋年间,宁浦郡移治润阳(今横州市新福镇江口村古城),领润阳、兴道、宁浦、吴安、平山、始定等县。此为南宁市辖境内第二个郡级建制。南北朝时期,辖境内另置简阳郡、领山郡、乐阳郡、领方郡、安城郡。

隋开皇八年(588年),废领方、安城2郡。十年(590年),废乐阳郡及乐山县为乐阳县,废岭山郡及岭山县为领县。十一年(591年),废宁浦、简阳2郡改置简州(7年后更名缘州)。十四年(594年),撤销晋兴郡及晋兴县另置晋兴县,治今南宁市江南区雷村(白沙)。大业二年(606年),废缘州,乐阳县更名乐山县,岭县更名岭山县,晋兴县更名宣化县。

至此,南宁存郡(二级建置)276年,横州存郡(含州,均相当于二级建置)约280年。

贞观年间,得名邕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化县地置南晋州,州治在今青秀区中山街道一带,领宣化、武缘、朗宁、晋兴4县。置南方州及其上林、无虞、止戈、贺水4县,州治今澄泰乡古城村。置南尹州,治安城县,领安城、岭山两县。复置简州(2年后更名南简州),治宁浦县,领宁浦、乐山2县,及增置的蒙泽、淳风2县。置淳州,治永定县(今峦城镇北邕江东岸),领永定、武罗、灵竹3县。

贞观五年(631年),析南方州、南尹州的部分县地置宾州。以州内有宾水而名。治今宾阳县境。

贞观六年(632年),南晋州因其州西南有邕溪水而更名邕州。此为邕州的由来。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贞观六年改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业界多认为邕溪水非指邕江。

贞观八年(634年),以横槎江为名,改南简州为横州,南方州更名澄州。景云二年(711年),邕州增辖原属钦州南流之如和县(今江南区苏圩一带)。

业界普遍认为,南宁简称为邕,即贞观六年更名邕州之故。据地方志资料统计,南宁历史上称邕州时间约为685年。 

盛唐五代,道军领秀④ 

乾封二年(667年),邕州置邕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置十节度经略使;改邕州为朗宁郡,澄州、宾州、横州、淳州分别改为贺水郡、安城郡、宁浦郡、永定郡。天宝十四年(756年),邕州设管内经略使。乾元元年(758年),各郡复改回原州名,属岭南道(治今广州市),邕州兼都防御使。横州迁治至今横县县城。

乾元二年(759年)升节度使,两年左右撤销。永贞元年(805年),淳州避朝讳,以州内最多山峦之故更名为峦州,淳风县更名从化县。长庆二年(822年),以安南经略副使为邕州经略使。自此,邕州固设经略使。

咸通三年(862年),岭南道分置东西二道,岭南东道以广州为治所,岭南西道以邕州为治所,旧址在今南宁市城区凌铁一带。岭南西道领辖原邕总管府的邕、贵、横、党、田、严、山、峦8州,划辖原属桂州总管府的龚、象2州,容州总管府的藤、岩2州。这是南宁历史上首次成为相当于一级建置驻地。次年,增辖容管所属的容、牢、辨(今广东省化州)、白、钦、禺等州,龚、象2州复隶桂管。

乾宁元年(894年),岭南西道升建武军节度使(另一说法:后梁乾化三年即913年赐额建武)。邕州领宣化、武缘、晋兴、朗宁、思笼、如和、封陵7县,辖及今南宁市及邕宁区、武鸣区、隆安县地;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3县,辖及今横州市等地;峦州领永定、武罗、灵竹3县,辖及今宾阳、横州市部分县地;宾州领岭方、琅琊、保城3县,辖及今宾阳等县地;澄州领上林、无虞、止戈、贺水4县,辖及今上林、忻城、武鸣等县部分属地。

五代天福七年(942年)邕州因避朝讳改名诚州,仍设建武军节度。南汉时复名邕州。

至960年北宋建立时,南宁辖境二级建置邕州、横州、峦州、宾州、澄州并存,5州存州郡时间累计分别是邕州615年,横州约619年,宾州约415年(含领方郡约86年),峦州339年,澄州339年。

泰定元年,得名南宁

宋代仍置邕州,属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年),峦州废入横州;澄州及止戈、无虞、贺水等县省入上林县,隶邕州;宾州及琅琊、保城2县省入岭方县(次年复置宾州),隶邕州;晋兴县更名乐昌县。

天禧四年(1020年),宾州增辖迁江县。景祐二年(1035年),乐昌县省入武缘县。熙宁四年(1071年),横州废永定县省入宁浦县。  

元丰三年(1080年),邕州迁治今兴宁路西二里。元祐三年(1088年),复置永定县并更名永淳县。大观初年(1107年),改建武军为永宁军。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邕州改置邕州安抚司,隶广南西道宣抚司(旧治今桂林市,宣抚司也称宣尉司)。次年,横州改设横州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邕州安抚司改为邕州路,横州安抚司改为横州路,宾州改为宾州路,属广南西道宣抚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邕州路设左右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年),邕州、横州、宾州三路改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不久,横州路复为横州 ,宾州路复为宾州。

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称南宁路,即祈望南疆安宁之意。此为“南宁”得现名之始。

明清时期,府州并存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宁路更名南宁府,辖宣化、武缘2县。横州改隶浔州路(府),辖宁浦、永淳2县。次年,岭方县省入宾州,宾州及所辖上林、迁江2县,改隶柳州府;废宁浦县入横州。都元帅府改为南宁卫指挥司。洪武十年(1377年),横州降为横县,省永淳县入横县,改隶南宁府。洪武十三年,复置横州及永淳。

正统七年(1442年),思恩军民府迁治今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嘉靖七年(1528年),思恩府自今马山县乔利圩迁治今武鸣县府城镇,置领都阳、安定、白山、古零、兴隆、那马、定罗、旧城、下旺等土司和奉议州,上林土县等。隆庆六年(1572年),析宣化等县地置新宁州(治今崇左市扶缓县)。万历七年(1579年),思恩府划辖武缘县。

明末,南宁府领宣化,永淳、隆安3县,横州、上思州、新宁3州,归德、果化、忠、下雷4个土州及迁隆峒土巡检司。思恩府领武缘县,奉议州和都阳、安定、白山、古零、兴隆、那马、定罗、旧城、下旺9个土司,上林土县,上映土州。

清朝沿袭明朝建置。清末,南宁府治宣化、辖宣化、隆安、永淳等县,新宁、横州等州,忠、归德、果化等土州。思恩府辖领武缘、上林、迁江等县,那马厅,宾州,及白山、兴隆、定罗、旧城、都阳、古零、安定等土司。

至民国初年(1912年),南宁辖境内南宁府、思恩府,南宁设州郡府(均指二级建置)时间1567年,思恩府470年。横州、宾州2州存州郡时间累计:横州约1568年,宾州约1366年。

民国时期,省会初治

1912年,广西都督府迁址南宁;思恩府改为武鸣府,横州改为横县,宾州改为宾阳县。1913年,广西省府迁址南宁;撤南宁府改南宁县、武鸣府改武鸣县,合置邕南道,治南宁县(南宁府废改县),领南宁、武鸣、新宁、那马、上思、横县、宾阳、永淳、上林、隆安10县,归德、果化、忠3个土州,都阳、安定、白山、古零、兴隆、旧城、定罗、迁隆峒8个土司。

1914年,南宁县避云南省之南宁县而易名邕宁县,新宁县易名扶南县;邕南道更名南宁道。1927年,撤销南宁道,省直管县。1930年,广西建立民团制度,南宁民团区辖扶南、上思、邕宁、绥渌、左县、同正、永淳、横县8县;宾阳民团区辖宾阳、武鸣、隆山、果德、隆安、那马、上林、都安、迁江9县。1932年,2民团区合置南宁民团区,治武鸣,划出左县。1936年,省政府迁址桂林市。

1942年,南宁行政监察区与武鸣行政监察区合置,治南宁。1946年,国民政府核准设置南宁市,但因故未设。1948年,分置第十一区即武鸣专区。1949年8月,广西省政府复迁南宁。

jpeg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南宁城图            图片来自《南宁市志》

当代以来,首善首府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南宁市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确定南宁市为省会。次年撤销武鸣专区。1952年12月,置桂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公署级),治南宁,辖百色、宜山、柳州、宾阳、崇左5个专区及34个县或县级自治区。

1957年12月,撤销桂西壮族自治州置邕宁、百色、宜山3个专区,邕宁专区驻南宁市明秀路。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为首府;邕宁专区更名南宁专区。1959年2月,南宁市改由南宁专区代管;1961年12月,复改自治区直辖。1971年,南宁专区更名南宁地区。1983年10月,邕宁县、武鸣县由南宁地区改属南宁市。2002年12月,撤销南宁地区置崇左市,治崇左市江州区;横县(今横州市)、宾阳、上林、马山、隆安5县改属南宁市。

2022年,南宁市辖兴宁、江南、青秀、西乡塘、邕宁、良庆、武鸣7个城区,横州1个县级市,宾阳、上林、马山、隆安4个县。

至2022年,南宁为二级建置时间长约1677年(含民国省管县3年)。辖境曾为二级建置时间较长的县(市、区)有:横州市约1568年,宾阳县约1370年,武鸣区约398年。

3.jpeg

2021年,南宁市政区图            图片来自《南宁年鉴》(2022卷)


说明:①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市县地名一般专指行政区划名称,如“南宁市”,“南宁”为专名,“市”为通名。地名基础上拓展的组织名、机构名等,概称“单位名称”,如“南宁市人民政府”。与行政区划密切相关尤其辖域相同的,一般以“地名+”的方式统称,如“邕州总管府”。

②都尉,古代军职官名。学界普遍认为,秦及汉初都尉职权较大,如秦统一岭南设桂林郡、南??ぁ⑾罂?,“三郡仅设一尉”。汉代景帝之后,都尉一般相当于郡级军事长官。

③注:1998年7月,南宁市市委、市政府责成南宁市方志办召开“南宁建置及城址专家研讨会”。研讨认为南宁最早建置有四个观点:一是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为传统说法;二是隋开皇十四年(594年);三是西晋太康五年、六年(284年、285年);四是魏景初二年(238年)。认为旧城址现存位置有三个观点:一是邕江南岸雷庙,为传统观点;二是邕江北岸凌铁村一带;三是武鸣区板苏屯。

 ④盛唐之后,南宁设置名称较多的军事机构,如都督府、总管府、节度使驻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