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砥砺前行谋发展惠民生
- 来源 : 南宁日报
- 作者 :
2月12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周红波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南宁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投资环境满意度
排全区首位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
增长29.16%
●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
增长23.08%
●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9项,
完成投资743.48亿元
●城建项目477项,
完成投资220.9亿元,
增长16.44%
公务接待费用减少5408万元
●压缩会议173个,
节减经费1542万元
●因公出国(境)人数减少264人次,
压缩经费121万多元
●公务接待费用减少5408万元
●公务用车运行经费减少2231万元
●取消节庆、论坛活动41项,
压缩经费2194万元
●腾退办公用房1380间、40887平方米
●清理、停止楼堂馆所建设项目21个
加快重大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
●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
●2号线顺利开工
●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
大力推进“平安南宁”建设
●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
●案件发案数下降15.98%
●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23.05%
扎实推进
旧城改造
●完成投资约51.7亿元
●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
●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
“中国绿城”建设
●完成投资19.5亿元,
增长34.96%
●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
●村屯绿化130个
“中国水城”建设
●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
●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
●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
制图/朱小华
●看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2013年,我市克服面临的复杂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473.66亿元,增长1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5.01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84亿元,增长14.01%;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729.23亿元,增长10.28%;直接利用外资(自治区全口径)5.8亿美元,增长15.45%;外贸进出口总额44.2亿美元,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1%。
●荣誉榜
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全国位次提升9位
2013年,南宁市城市荣誉再添多个殊荣: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省会/副省级城市排第8位,位次较2012年提升了9位。
●“数”成绩
工业比重更高 实现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
2013年,南宁二次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3.01亿元,增长23.13%,占全市的60.79%,其中,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达47.5%、35.4%。工业投资完成728.13亿元,增长19.22%,南南铝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中恒、研祥等8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新增10亿元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市亿元企业达548家,增加55家,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23个百分点,富士康南宁公司产值157.2亿元,实现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
广西—东盟经开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7.90%,工业产值超百亿园区6个。
现代产业更优 金融业增加值241.11亿元
2013年,南宁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4家,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3亿元,增长17.73%。
金融业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12.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6%。实现旅游总收入478.15亿元,增长18.39%。
举办香港时尚购物展、南宁名品推广周等各类专业会展105场。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占全区25.79%;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增长11.7%。
居民钱包更鼓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
2013年,南宁深入实施“两个倍增”计划,推动农民增收,城镇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为确保农民增收,南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市农业财政投入37.32亿元,增长15.44%,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0.59个百分点。同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4.5亿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7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85元,增长13.4%。
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涨”,人均达1621.23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200元/月,增幅20%。加强就业援助,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7元,增长10%。
幸福指数更美 民生支出292.74亿元
2013年,南宁以人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市财政涉及民生支出292.74亿元,比上年增支33.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9.87%。
全市投入3.4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孤儿供养标准,覆盖城乡居民248.48万人次。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520万元,解决一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9900套、基本建成17856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68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295套。
全市教育支出70.32亿元,增长6.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8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2.33亿元,受益学生40万人,率先在全区实现市辖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
在卫生领域,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726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医疗费用补偿,补偿基金19亿元,基金使用率11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5元。
创新驱动更强 世界直径最大铝合金圆锭试产成功
2013年,南宁全力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科技财政投入6.21亿元,增长20.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58个百分点。
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区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67%。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总产值突破860亿元。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3年,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铝合金圆锭在南南铝试产成功;广发重工集团“中广轨道1号盾构机”正式下线,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零的突破。
●“看”亮点
招大引强新突破 南宁投资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
2013年,南宁市全力以赴招大商引强企,成功引进绿地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宝能、万科、研祥、海王等国内20多家金融、地产、电子、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南宁。
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南宁投资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新机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增长29.16%,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增长23.08%;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9项,完成投资743.48亿元;城建项目477项,完成投资220.9亿元,增长16.44%。
城市宜居新提升 五象新区完成投资153.62亿元
2013年,南宁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项目开工不断创造新的“五象速度”,实施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53.62亿元。广州恒大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五象新区,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等9家金融、保险机构集聚金融街,总部基地95%以上的土地已落实项目,投资达500多亿元。
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2号线顺利开工,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224条。经强力攻坚,历经9年建设的民主铁路立交桥、凌铁大桥建成通车,历经8年建设的长堽路打通至快环。
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投资约51.7亿元,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重拳整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
“中国水城”建设方面,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
“中国绿城”建设方面,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长34.96%。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村屯绿化13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五象湖公园成为新亮点。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竹溪大道等城市精品线路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凸显。
城市管理新成效 “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获高度评价
2013年,南宁大力推进“平安南宁”建设,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5.98%、23.05%。“智慧南宁”建设成为国家试点。
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平里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基本竣工,城市污水截污及管网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本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同时,南宁市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示范点138个,乡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营造了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了“100天新变化、200天新提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评价。
政府建设新加强 公务接待费用减少5408万元
2013年,南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市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7万多条,信息公开量继续保持全区首位。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98.4%的乡镇(街道)和43.9%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政务服务中心。
2013年,南宁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压缩会议173个,节减经费1542万元;因公出国(境)人数减少264人次,压缩经费121万多元;公务接待费用减少540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经费减少2231万元;取消节庆、论坛活动41项,压缩经费2194万元;腾退办公用房1380间、40887平方米,清理、停止楼堂馆所建设项目21个。办理自治区和市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338件,办结率100%。
改革开放新活力 279项行政审批提速50%以上
2013年,南宁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深化改革方面,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出台《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重点推进坛板坡等12个综合示范村建设。将28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按行业、资源整合重组为九大集团(公司)。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予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105项行政许可项目、12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将8大类89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管理事项委托或授权五象新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五象新区,实现五象新区项目审批“不过江”目标;强化行政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全市279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提速,承诺提速率平均达50%以上。
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方面,成功服务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议、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示范城市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全市申报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4.32亿美元,增长58%。